持续“走出去” 拓展新商机

自今年开始,中国企业积极推进对外投资,扩大海外业务范围。除了利用国家推动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所带来的发展机遇,他们还希望抓住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自2022年生效以来带来的新机遇。事实上,经过多年的全球化发展,亚洲地区的生产和供应链正在进一步整合和增长,这为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,也有助于全球经济在受到疫情冲击后实现复苏和增长。

近两年来,中国对外投资活动持续增长,并继续成为全球主要的对外投资来源之一。根据最新统计数据,2022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9853.7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5.2%(相当于1465亿美元,同比增长0.9%)。而在2023年的1-2月,对外投资增速加快,同比增长26.5%,达到200亿美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幅放宽了对境外投资的管理措施,除了涉及敏感国家或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需要审批外,一般的境外直接投资项目只需向政府备案,无需经过批准程序,这大大方便了企业在海外投资。因此,一般企业现在可以根据其业务发展策略,直接前往选择的国家进行投资,拓展海外业务。

在中国的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中,除了强调扩大内需和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,还明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,并提升营商环境,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国际业务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许多中国企业继续通过“走出去”来利用国际资源,以更好地配合中国庞大的市场发展优势,创造新的增长模式,最终实现更强劲、更可持续的业务发展。然而,鉴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情况,许多企业正将目光从传统的欧美地区转向亚洲地区。特别是考虑到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生效所带来的积极影响,企业更加聚焦于东盟和东北亚(日本、韩国)等RCEP投资地点和海外市场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许多中国内地企业选择将香港地区作为投资海外的主要通道,使香港成为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。以上海为例,据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0月,上海企业在香港的投资企业数量达到2519家,备案的中方投资金额达到472.7亿美元。同时,香港也是上海企业前往全球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地之一。

然而,内地企业,包括长三角地区的企业,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。除了最近数个月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、能源问题、通货膨胀以及欧美国家央行加息等因素外,来自海外的订单不足以及最近发生的金融事件,如美国硅谷银行和瑞士银行的倒闭重组,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,对内地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步伐产生了影响。然而,由于香港作为商贸平台能够提供广泛的金融和专业服务,并且商贸习惯和标准与国际接轨,再加上香港拥有广泛的国际商业网络,许多内地企业希望继续通过香港投资海外。此外,许多外资企业也通过香港平台来开拓内地市场的商机。


贸易逆差持续扩大:美国或拖累二季度经济增长